遞迴與非遞迴的不同

Q: 遞迴->非遞迴,主要原理是什麼? 實作方法為何?


遞迴程式就是自己呼叫自己,相信這大家都知道,在乎叫的時候,一定要記錄下
返回位置,以便程式結束時可以原呼叫點 : 下列用費氏數列來舉例 :

Function Fib(n:integer):integer;
begin
if (n=0) or (n=1) then
result := n
else
result := Fib(n-1)+Fib(n-2)
end;


短短幾行解決了費氏數列, 在遞迴呼叫時, OS 幫你解決了返回位置,
及變數儲存的問題, 程式簡單明瞭,但是執行效率較差,對於講求速度的
FORTRAN 來講是不被允許的, 我記得是因為 static 變數的關係,
一般遞迴程式大都可以改成非遞迴 , 只要有幾種方式 :
1. 利用迴圈
2. 利用 Goto 指令 ,

向階乘可以用遞迴, 但我們也可以用迴圈 :
for i := 1 to n do
result := result * i

無法用迴圈的就要用 goto 指令了,但是複雜許多, 因為要自己處理
Stack(pop,push) 的動作.

如果您有興趣,可以去看看資料結構的書,像二元樹的前,中,後序走訪
河內塔等演算法都可用遞迴來實做,其中也會提及如何改成非遞迴.

優點 缺點(相較於非遞迴) Stack..
遞迴 : 程式簡單明瞭 執行效率較差 OS 幫 Program 處理
非 ..: 程式較複雜 執行效率較好 Program 要自己做

如果你是寫 AP, 沒有必要自己找麻煩,能交給 OS,就交給 OS 做.
當然,如果你是寫作業系統,就自己來嘍.......



> > 河內塔可以用遞迴的方式處理, 但不是每種語言都支援遞迴,例如 FORTRAN ,
> > 因為遞迴雖然讓程式簡單明瞭,但速度較慢,因為要處理 Stack 及一些返回位置等,
> > 還有 static 變數的問題....
> > (但是一般的遞迴大都可改成非遞迴)

電視台灌票賺黑心錢(2004總統大選)

作者:馮賢賢

觀眾被當作呆子耍以致後來「選情逆轉」時難以接受直接影響社會動盪。

我想跟大家說一個故事,一個不可思議的故事。

3月20號下什四點,幾百萬焦急的選民打開電視,等著看所謂的出口民調。結果,電視台食言了。不過,他們也沒有虧待觀眾。4點30分,有一台開票總數已經超過600萬,其他台急起直追,4點40分,總票數超過八百萬,除民視外,其他各台都是藍軍領先,有人越看越緊張,也有人越看越開心。

如果你一開始就鎖定公共電視,看到的完全是另外一個世界,公視引用連宋總部開出來的票數,也就是相當可靠的國民黨地方黨務系統回報的票,4點26分時,雙方各約90萬票,陳呂開始超前,這個趨勢,一路持續下去,絕大部分的時候都是陳呂微幅領先。

4點30分,公視根據連宋總部數據共開出310萬票,商業台已經開出600萬票。4點35分,公視開出390萬票,商業台飆到700萬,4點40分,公視 400萬票,偉大的商業台端出800萬票,4點48分,公視是540萬票,商業台已經直逼一千萬了。而且,除民視外,所有商業台都顯示連宋領先。

在公視螢幕上,還呈現了最權威的中選會票數。6點3分,中選會陳呂的票數開始以35萬多領先連宋的31萬多,之後陳呂持續微幅領先,中選會雖然票開的慢,但是從很早期就呈現陳呂穩定領先的趨勢。然而,各商業台已經將雙方選票飆到600萬,而且是連宋一路領先。怎麼辦?於是就在六點出頭這神奇的一刻,所有商業台都開始讓陳呂絕地反攻,從一路落後突然變成領先。觀眾不禁錯愕,怎麼雙方都已超過600萬票了,選情竟然翻盤?

大家都知道,中選會的數字因為需要經過層層查核,所以比較慢,商業台在前面一個半小時票開的飛快,後來中選會越來越快時,他們卻越來越慢,甚至近半小時票數一動都不動,想起來真奇怪,當無票可開時,他們一下子變出了幾百萬票,當中選會加快時,他們卻從過動兒變成了重度遲緩,好讓票數向中選會靠攏,而且被他們弄成一路領先的那組候選人,在六點之後突然穩定落後。

這一切如何可能?商業台在開票前期變出這麼多票來,害連宋支持者欣喜若狂,扁呂支持者一路緊張。4點43分時,飆票最大膽的一台,突然出現連宋732萬票的奇蹟,領先陳呂兩百多萬票。那一刻,不知多少人歡欣鼓舞,又有多少人差點心臟病發。這台很快拉掉穿幫畫面,但卻賺到了當晚最高收視率。另一台不遑多讓,不斷拉大連宋的領先幅度,甚至多達幾十萬票,而這台,正好是連宋競選總部群眾收看的一台。還有號稱首創出口民調的那台,在5點30左右終於公布,連宋領先六個百分點。出口民調一出爐,這台的票數就立刻把連宋領先幅度拉大。

聽說,這種灌票技術已經修練多年,大家都知道如何避免灌爆。開票前期,可以盡情把票「變」出來,等到中選會數字快趕上時,再把票數逐漸調成真的,開票過程就變得既快又準。只要算好押寶的贏家大概贏多少,再把電腦程式設定好,什麼全國總數,分區狀況,電腦就一直給你跑下去,美美的主播正經八百地跟專家們討論著最新數字的意義,你能不相信嗎?

選舉結束後,如果一切恢復正常,大家也樂於忘記這些神奇事跡。過去這麼多次選舉開票,觀眾被當作呆子耍,也就算了。但這一次,藍軍立委在選後引用出口民調,作為懷疑作票的證據,而連宋支持者因為看電視台而以為連宋一直安全領先,以致於後來「選情逆轉」時他們難以接受,甚至走向抗爭。電視台玩的黑心賺錢遊戲,竟然直接影響到選後的社會動盪,我們是不是該問問這些電視台,你們憑什麼這樣做?當整個社會被撕裂,我們總有權利要求:電視台,給個說法吧!(作者為電視媒體工作者)

病態的媒體(下)

病態的媒體(下)-從蘆洲大火事件看媒體表現

  • 時 間:2003年9月5日(五)10:00 – 11:00
  • 地 點:廣電基金(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5之1號B1廣電基金放映室)
  •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 主 持 人:廣電基金執行長 林育卉
  • 與會來賓:行政院新聞局廣電處副處長 曾一泓、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王雅各、社會工師全國聯合會理事 江季旋、心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陳國華、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執行長 盧世祥

討論議題:

  • 1. 從媒體聳動報導「智障兒性侵害母親」事件看新聞道德及專業素養
  • 2. 從蘆洲大火報導看電視媒體過度渲染聳動處理

林育卉執行長(以下簡稱林)接下來我們進入第二個案例的討論,第二個案例是星期天所發生的蘆洲大火,到底在這個新聞中媒體如何呈現?我們一起來看看。觀賞第二則新聞的側錄帶(內容:8月31日蘆洲大火)。

林:這則新聞中我們想拋出的議題探討的是電子媒體子母畫面適用和SNG現場報導的內容常存,記者重複陳述一樣的說辭,是詞窮或不知所云?另外,跑馬燈一再顯示第一個受害者何時到院死亡,第二個又是何時到院死亡,整個跑馬燈顯現方式就如同真的在賽馬,讓人看了很不舒服。剛剛側錄的畫面中,報導時間最長的是東森新聞台,它在當日中午12點至下午1點的新聞中,只有三則新聞與蘆洲大火無關,剩下來大約40多分鐘的時間所播報的新聞都是蘆洲大火,由於有子母畫面的關係,前後總共出現163次大囍社區居民拉繩索逃生的畫面,其次是中天電視台播放逃生畫面共62次,三立新聞台播放逃生畫面共22次,TVBS-N逃生畫面出現10次。這則新聞在中午十二點不斷的播放,讓我們不禁反問,我們的媒體是病態還是變態?用弱智都不太能夠形容媒體在這則新聞的表現,接下來請王教授做分析。

王雅各教授(以下簡稱王)我想,說媒體弱智、低能都沒錯,說他聰明的不得了也沒錯,在界定新聞性時其實有非常制式、理性的、合乎倫理的方式,可是在台灣,媒體卻用聳動的、煽情的、變態的及不正常的方式來形容它。以不是常人能做到或看到的,用這種方法來界定是否具有新聞性,因此記者會追問八卦?問醫生有沒有特別的病人?很多記者在訪問名人的問題,讓我想為他跳樓,問的問題都幼稚到極點。台灣的新聞性都被媒體用很偏差的方式去界定。舉個例子,剛剛陳醫師也說,很多記者在問問題時不要數字,只要有沒有這類可報導的新聞。記得1984年時,美國失業率是5.3%,失業率5.3%不算高也不算低,經濟學者說這是很正常的數字,可是報導卻是80%的人害怕自己很快會失業,在台灣去年也是每天可以看見失業率5.3%,但是有75%的人擔心自己會失業的報導,這種問題出在哪裡?台灣勞工有八百萬,有六百萬的人擔心自己沒有工作,但實際上沒工作的人只有5.3%而已,記者可以用數字或資料報導讓民眾人心惶惶,論證邏輯出來的方式更讓人啼笑皆非。

早報記者進報社就先看晚間新聞及晚報,看到之後就寫報導,早報出來後,電視台就看這則新聞有沒有報導?造成一個非常可怕的惡性循環,這種惡性循環完全在記者的腦袋中,記者要的不是確認新聞的真實性,而是想確定是不是他心中所想的,如果是他心中所想的他就報導出來。參加研討會時他根本不聽內容,拿了資料後就抽煙、喝飲料休息,負責任一點的記者,結束前拍兩張照片,四點才離開,有些在家裡面寫作文的,把職稱題目全都弄錯,有的採訪20幾分鐘然後斷章取義擷取10秒鐘,這10秒鐘與前面20幾分鐘的採訪完全背道而馳。剛才陳醫師說,他在幾個月前接受記者採訪,但是在開車撞總統府新聞時被用來報導,這種方式的新聞實在太可恥了。

台灣地小媒體太多,所以媒體爭收視率的結果就是在比羶色腥,然後SNG車採訪的東西一直被重複播出。最近有個朋友對我說我又上電視了,可是後來我才發現這是七、八年前採訪的畫面,因為媒體沒有節目又不想花錢買,所以一直在重播,台灣的媒體根本沒本事成為CNN,所以一個鐘頭的新聞中一直重播,蘆洲大火這則新聞是這樣,911飛機撞雙子星的新聞也是,連美國本身重播的新聞都沒台灣這麼多。美國有一則新聞重播很嚴重的,就是1991年一則一個黑人剛被假釋出來,四個白人警察開車攔他,黑人害怕就逃跑,警察攔下來後就把他扁一頓,剛好被路人錄影下來,然後這則新聞畫面在91年3月至4月間至少被播出不下千次,造成美國老百姓的憤怒及恐慌。雖然美國也會發生類似的事,但是低能愚蠢的程度不會像台灣這樣,台灣這種現象不是偶爾發生,而是每天都這樣,最主要是媒體太多了。

台灣的媒體對於什麼具有新聞性?什麼可以報導?是無法界定的,從大前提開始就出問題,所有的專業倫理求證都拋開不用,為何有些新聞變烏龍,就是各說各話再加上媒體在其中攪和,所以只要媒體一知道的案子就完了。

林:九月二日晚上七點我看年代新聞,主播張雅琴播播報一則新聞令我十分驚訝,她說「當天正好是大囍市社區請師公超渡,現場突然間一陣強風出現」,她竟認為這是有靈異現象,難道她忘了當天有颱風?她能夠把這則新聞以聳動且肯定的語氣播報,新聞主播的專業真是令人嘆為觀止。對於這則新聞,讓人質疑媒體人的良知在哪裡?為什麼會把這則新聞處理成這樣?對於東森當日的報導竟如此殘忍血腥更讓人覺得不可思議,接下來請江老師發表您的看法。

江季旋理事(以下簡稱江)我想分享的是這則新聞播出這麼多次之後,直到隔天我就不讓孩子看新聞了,平常在看過新聞後會與孩子聊些發生的事情對我們的影響,這則新聞我幾乎不給孩子看,因為我擔心這則新聞對他們的影響。我更訝異的是發生火災是要救人,到底新聞媒體有沒有權力到現場,會不會造成現場更大的混亂?對於受傷者能做出什麼報導?現場媒體採訪車的影響?真正該報導的事情有沒有報導出來?我想所有的問題發生之後,都是希望藉由這樣的新聞讓我們有所警惕知道如何去防範。我要反問的是,八月三十一日內湖區開運動會,針對要認證WHO安全社區健康城市做了開鑼的典禮,這件事媒體有沒有報導?安全社區健康城市對我們生活有沒有很大的影響?能夠帶動我們的社區走向哪一條路,這才是值得報導的。目前媒體的環境對我們來說是誤導、是不當的傷害,近年來的媒體非常有市場導向,只管收視率不管專業道德倫理,我常聽到第一線的媒體記者會告訴我並抱怨說,你不給我新聞我回去怎麼交差,別的報紙都報了如果你不給我聳動、內幕的新聞我會被主管責備。

先前盧執行長提到,當涂醒哲舔耳事件凸顯之後,接下來亂倫的事件就一則則非常凸顯的被報導出來,我們會看到弱勢的人在媒體出現之後顯得更弱勢化。我覺得現在的媒體比起十年前的媒體顯得太不用功了,十年前我所接觸的媒體,對於一個社會的現象、問題可以深入的報導,對於一則消息會訪問很多的專家,不同的意見再綜合呈現給社會大眾,但現在已經看不到這東西,電子媒體根本不報導,就連報紙媒體也越來越少報導了,所以我真的不曉得媒體對於社會道德教育做了什麼?我看到媒體目前的現象是非常沒有界線,這樣的沒有界線在影響別人、操控別人的同時,某種程度也受到有權勢、懂得運用媒體的人操控,這個界線到底反應台灣沒有界線的狀況是什麼?到底現在媒體人的特質是什麼?媒體記者是如何被養成的?進入社會後形成什麼樣的特質?我們又創造出什麼樣的媒體人?比這二則新聞影響更多,更多負向的消息其實每天都在發生,我覺得值得我們去思考。

最近我在網路上看到一篇文章令我十分感動,就是荷蘭這個國家報導好新聞,荷蘭的假日官方的報紙是不報新聞的,因為他們說要讓大家休息。這讓我想起〝No news is good news.〞,現在的新聞到底有多少好新聞,我們如何讓我們現在的媒體去尋找對社會大眾有幫助的東西,五塊錢的報紙很便宜,所以刊載出來的就是很便宜的新聞,不值得大家看。

林:除了這二則新聞外,有則新聞報導一對小姐弟在玩升降梯,不小心把弟弟的腿夾斷,警消人員在搶救的時候,這個弟弟放聲大哭,記者就問姐姐你是如何把弟弟夾到的,可不可以示範一次?這個小女孩才九歲,一直哭著說我不是故意的,邊哭還邊示範給記者看,然後由記者拍攝,同樣在大囍市這則新聞中我們也看到類似的情況,有記者到蘆洲的仁愛國小問同學說,你同學被燒死了你現在的感覺如何?這是什麼心態,我想請陳醫師解惑。

陳國華執行長(以下簡稱陳)像這樣的一個處理方式,從專業的角度看會造成重複創傷後壓力症候群,你不斷的把他想要遺忘的事情在一個不是很安全的情況之下,用一個強勢的方法逼他再回想一次,這就好像女性被性侵害之後到警察局,如果不是女警,而是四、五個男警圍住問她再講一次被強暴的經過的感覺是一樣的,這會造成社會上越來越多人在事情發生後,心理上沒有經過很好的處理,慢慢潛藏的問題渲染開來後可能會造成人格的障礙。

我想說的是媒體或是高級主管,普遍都有資訊焦慮症或恐慌症,他們很怕漏掉新聞,造成民眾在過程中也感染了恐慌的氣息,因為情緒會傳染,所以民眾也會有資訊焦慮症,例如怕不知道大囍市事件,所以要多看幾台新聞,可是到後期也會有人反感,變成資訊的畏懼症,不想知道這樣的消息,就好像有人打手機給我,剛開始覺得很好玩,可是當看電影、睡覺也有人打來,竟是講些無聊的事或是打錯了,那時就會覺得很想把手機關掉,就好像現在會把電視關掉。心美基金會在SARS流行期間送了很多口罩給廣慈博愛院,當天八大電視台派了政治亂講的幾個藝人到廣慈博愛院的禮堂做了一場娛樂秀讓老人觀賞,捐贈儀式只有三家媒體到場,公視、慈濟與佛光衛視,只有這三台拍攝這則新聞,不同的媒體雖然走向是不一樣的,這市場的收與受,是誰在看這些新聞?有資訊焦慮症的在看這些新聞,越看就越煩躁,這些人打開電視可能只看熱門的頻道,到底是哪些人在看這些新聞?這些人是不是只喜歡看暴力、政治吵架,而不喜歡看戲劇台、knowledge頻道,這是市場面的東西,一定有人想看所以他們才會這樣播,播與看的人都很焦慮。我記得吳宗憲講過一句話,「他沒新聞就慘了」,他是一個公眾人物,他講這樣的話不管對演藝界、媒體界或是一般民眾而言,意思就是說我只要能上新聞就好,什麼新聞都好,就像小鄭與莉莉的新聞當成連續劇播都播不完,到底是誰在看?甚至這種東西都還能拿到2100全民開講討論,我覺得媒體己經扭曲了社會的價值觀,這些人的嗜血性、鬥爭性非常強,誰會去call in?我真的不曉得,颱風來了就讓記者站在雨裡一個晚上,那些記者資歷是比較淺的,為什麼他們會去播報這種東西?他們想或許有天我可以播報主要的城市,不再播報地方新聞,因此需要尋找奇怪的東西來報導,在這樣的悲哀之下很難不讓他們去找這樣的新聞。

一個攝影記者加上文字記者採訪的資料如果沒被播出,這就是一個失誤,這個記者久了之後就不會被派到主要的城市,新聞市場上到底是誰在主導這些東西?這些記者也必須承受被受訪者責罵的壓力,也是很可憐的。

盧世祥執行長(以下簡稱盧)9月3日中國時報一位讀者投稿談到,各家電視台一個小時內不斷重複播放蘆洲大火受災戶墜樓的殘忍畫面,他說,是什麼樣的理由可以讓電子媒體如此的套句台灣話說的"沒血沒眼淚",如果畫面上自由落體正是記者本人或是漂亮的主播、主管、老闆,他們會不會這樣的處理,請媒體不要再用攝影機去踐踏人類的基本尊嚴與寶貴的惻隱之心。

今天我們除了在這裏批評、檢討新聞媒體之外,還能做什麼事情?其實很基本的想法,除了在座的好記者挺身而出,為自己的職業追求尊嚴與榮譽之外,我覺得身為一個知性的消費者,有很多事情是可以做的,不要只會關門罵電視、報紙,這樣的行動也許包括今天的場合。就像台灣話說的"狗吠火車",我覺得現在對新聞媒體非常悲觀,希望媒體像樣點,不能只有道德的說服,還要有些行動,我覺得應該進一步打電話給電視、報社表達不滿。我曾經當過報社總編輯,一個編輯部或新聞部一天只要接個五通電話就會有影響,我稱之為小蜜蜂戰術。

做一個知性的消費者,除了個別零星的反應與付諸行動外,我想更重要的是關心的團體應該有一些具體的行動,如同剛才廣電基金林執行長所說,廣電基金應該把這份統計資料送一份給名列前矛的像東森電視台,我覺得關心的團體譬如說殘障團體、女性團體、環保團體、勞工團體,應該就這些方面做一些專門的追蹤,做出一些紀錄、追蹤、分析、檢討,有幾個方法,第一、找出跑這個路線的記者並溝通;第二、寫信給當事者,如果沒有改善,我覺得可以公諸於眾,甚至把資料提供給廣告主,譬如說很差的綜藝節目,可以去查它的廣告主是誰,可以客氣的寫一封信給這些廣告主,我相信會有效果的。我覺得與媒體打交道,需要有一些具體的行動,在目前競爭激烈、分眾的情形之下,只要它在分眾的市場有足夠的廣告量,它是不理會道德束縛與專業的,再爛的節目與新聞報導都敢播,這時就需要有足夠的他律才能產生自律。對於當事人,像涂醒哲事件,我覺得應該去函要求更正,出版法在1999年廢止之後,平面媒體可以對你的更正充耳不聞,一個知道自我檢討的媒體每天會刊登corrections,但是如果現在平面媒體不理你,社會一點辦法也沒有。

我不是要呼籲新聞局一定要恢復出版法,但是當初廢除出版法我覺得就是個很大的錯誤,經過四年之後我覺得是可以檢討的,出版法固然不是一個好法,但是還是有一些基本的精神是可以維持的,當初一時廢除我覺得不對,除了更正之外,對於審判中的案件不得評論我覺得是不錯的立法。現在廢除了對平面媒體一點辦法也沒有,同樣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的立場,當事人對名譽受損時也應該去控告,經由政府的第三權,行政、立法、司法的程序可以釐清新聞自由與責任,我個人滿鼓勵所有人包括政治人物去控告媒體,我覺得這是一個理性的方法,基本來說對媒體不應只有口頭上道德的勸說而已,當然還要有系統地追蹤、研究,研究之後所提出來的動作就會更有說服力,而不只是"狗吠火車"而已。最後,台灣的明天要更好一定要有一個像樣的新聞界,很不幸我個人的觀察,台灣的新聞界非常不像樣,如同剛才各位所說的,一個像樣的新聞界不會自己變好,一定要有相當的輿論讓它產生足夠的壓力,這是我基本的想法。

林:針對東森、中天及所觀察到的這幾家電視台,我們會提供資料請他們參考改進,接下來請新聞局廣電處曾一泓副處長發表意見。

曾一泓副處長:盧執行長剛提到出版法已廢除,所以對平面媒體來說可能是一個相當自由可以發展的領域,至於廣播電視法,我們有幾個地方可以努力。以節目來說,如果傷害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或是對社會秩序、善良風俗有妨礙,根據法令我們必須採取行動,這行動包括可以罰鍰、停播等。

新聞局設有廣播電視審議委員會,對於有爭議性的節目會提到審議會審議,審議的結果可能會對電視公司做出警告或罰鍰的決定,當然這些處理方式老實說也是滿有限的,有更多的事情期望社會包含閱聽者、讀者在接受這些訊息時,能夠發揮力量,如果希望有好的媒體出來,需要所有觀眾、讀者積極參與。這一點我們可以參考先進國家的作法,過去二、三十年來,可能讀者、觀眾不滿意電視或報紙,剛開始可能只有一、二個人,後來發展成很大的社會運動,我是抱持樂觀的態度,將來我們可以共同在這方面做很多事情,而且保持一個遠景。

林:今天現場有三個團體都已經是閱聽人監督媒體聯盟的成員,包括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心美教育基金會、廣電基金,我們歡迎更多社會團體與我們共同監督媒體,目前聯盟的成立將於10月11日早上10點在心美基金會舉行,當天我們會公佈我們所觀察到的綜藝節目表現,呼籲這些不當綜藝節目的廣告主,希望能夠愛惜羽毛、珍惜自己的商譽,不要在這類節目繼續上廣告,這是我們針對媒體目前的亂象共同進行教育、監督媒體的一個社會運動,希望大家和我們一起來共同參與,謝謝!。


病態的媒體(上)

病態的媒體(上)- 從智障兒性侵害母親看媒體表現

  • 時 間:2003年9月5日(五)10:00 – 11:00
  • 地 點:廣電基金(北市杭州南路一段15之1號B1廣電基金放映室)
  •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
  • 主 持 人:廣電基金執行長 林育卉
  • 與會來賓:行政院新聞局廣電處副處長 曾一泓 國立台北大學社會學系教授 王雅各 社會工作師全國聯合會理事 江季旋 心美教育基金會執行長 陳國華 財團法人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行長 盧世祥

討論議題:

  1. 1.從媒體聳動報導「智障兒性侵害母親」事件看新聞道德及專業素養
  2. 2.從蘆洲大火報導看電視媒體過度渲染聳動處理

林育卉執行長(以下簡稱林) 廣電基金今天這場座談會,主要針對媒體所做的兩個錯誤示範進行討論,第一個是智障兒性侵害母親的案件,這個案件一開始蘋果日報在8月24日以頭版頭條作整版的報導,8月28日民眾日報頭版頭條則報導此事純為子虛烏有,而同日中國時報內文中也有這則新聞高市府衛生局的澄清報導。我們今天並不針對此事的真實性進行探討,而是要了解媒體報導時是否涉及侵權?甚至媒體是否利用這幾個不幸人士的經歷(不論是真實或是杜撰出來的經歷),導致他們再次受到二次傷害。第二個想要探討的是8月31日發生的蘆洲大火事件,媒體是如何進行報導?報導過程有無疏失?哪些是未來報導可以改進之處?


主持人介紹與會來賓(略)。

首先請大家觀賞第一則新聞的側錄帶(內容:8月24日智障兒性侵母親新聞)。

林: 看了這則新聞之後,有幾個問題我們想拋出來思考的是,新聞報導有需要用電腦動畫來重建現場嗎?電腦動畫在新聞報導中所扮演的角色是什麼?這則新聞所訪問的醫生是否檢據消息來源?這位醫生所陳述的是指”這個案件”還是”這種案件”?媒體記者為何不把整件事情的來龍去脈弄清楚後再做報導,卻要以一種揭人瘡疤的方式來報導這則新聞?首先想請王教授從專業角度為我們分析這一則新聞在媒體上明顯觸犯的錯誤有哪些?

王雅各教授(以下簡稱王) 我曾說過媒體是台灣社會的亂源,以第一則新聞來看可驗證我的說法是對的。剛剛影片是針對電子媒體的處理方式,其實我覺得更糟糕的是最先以頭版頭條報導這件新聞的媒體,這個媒體原本在一個殖民地的地方是個很糟糕的媒體,老闆為了賺錢,把原先一個很糟糕的刊物弄到台灣來,賺了很多錢又再弄一個媒體。

這則新聞只要是正派的報紙,姑且不論是紐約時報或華盛頓郵報,先以國內所謂的三大報來說,如果有這樣的錯誤都會更正說明,國外紐約時報曾發生過得過普立茲獎的記者捏造新聞,結果也都作了更正說明,對於沒有經過查證、消息來源錯誤或是記者作假,造成對讀者的傷害以及對社會的傷害,報社都會致歉,而台灣這份報紙作頭版頭條之後卻沒有任何動作。 在國外大報跟小報是涇渭分明,所謂小報是畫面很多,字很大而且都是彩色的。

這份非常不道德非常不好的報紙,發起地開始也是在殖民主義國家,國外來的朋友看到國內三大報之一,都會問我,這是不是小報?我回答這是號稱三大報,而他們就問,為何每天都有女人穿的很少和姿態很奇怪的圖片呢?每天都有而且是彩色的,這種情況從何而來?我認為這種情況跟滿街都是SNG車一樣,都是追求收視率的結果。這個媒體進入台灣之後,把原來已經爛地一塌糊塗的台灣媒體弄的比殖民地還糟糕,所以這個媒體是全民公敵,但很可怕的是它非常賺錢。所以週刊進來後,另外一個號稱大報的也食髓知味地把它發行的週刊內容摘錄在報紙上,而傳播人士一邊在罵這個媒體,一邊卻又跟著這個媒體走,被前面說的週刊牽著鼻子走,幾乎是什麼事情都報導。

凡是被這個週刊報導過的公眾人物,只要被報導過一次之後幾乎就都免疫,那個週刊到台灣後,已經有不少政治人物登在上面,但上完這個周刊之後就完全沒有任何後續報導,如果這個週刊披露出來的是真的事件,那麼這些公眾人物全部都要被當成箭靶,可是這些公眾人物己經習慣了,就好像娼妓買賣時,第一次時不舒服,賣很多次之後就習慣了,台灣的媒介已經夠惡質了,如今再加上殖民地的東西把台灣搞的更糟糕。

在這則報導中電子媒體報導專業部分時是有引述消息來源,但它竟移花接木,竟沒有查證,且為了收視率還刻意用很聳動的字眼報導,像第一則新聞中接受各電視台訪問的醫生出現很多次,事實上這位醫生被訪問時是被問到,”智障兒所以性侵害雙親,雙親所以會忍耐的原因為何?”他談的是通則,而不是這則子虛烏有的案例,可是在媒體報導中卻完全感受不出來。 記得這份殖民地登陸台灣的報紙剛開始促銷的時候是用蘋果促銷,一個躺在地上的女人身上舖滿了蘋果,上面寫「吃蘋果看天下」,這個促銷海報遍佈於公車海報欄上,一份賣五元,它完全把媒體的社會責任丟在馬桶裡,這種媒體在殖民地區有活存機會,在台灣竟然還活得下去,難道這還不夠說明台灣社會亂源是媒體嗎?電子媒體在報導時,所有最基礎最根本的查證、引述消息來源、平衡報導都沒有,如果有犯錯就得自己出來認錯,連這種動作從頭到尾也都沒有。

以閱聽人主體性觀之,台灣民眾如果都像我這種個性,這個媒體早就被沖到馬桶去了,哪有可能在超商中疊的這麼高每天都在賣。從這種媒體可以成功可以想見台灣社會敗壞到何種程度。不知道電子媒體用這種方式報導是為了搶收視率或是怕獨漏,媒體報導應該遵守的原則完全沒有遵循,不管在平面媒體或電子媒體上,對於這個事件的報導是要被狠狠地抨擊,被全民唾棄的。

林: 接下來請江老師針對類似的報導如果涉及侵權時,社工師該如何幫助媒體?包括該如何看待這類新聞?


江季旋理事(以下簡稱江) 針對這樣的案例,社工師到底該如何幫助媒體,幫助受害家庭?首先幫助媒體方面,從專業角度而言是非常挫折的,挫折是在於我們要幫助媒體但媒體不要,媒體每次要的只是個別案例清晰的內容。站在社工專業的角度,社工人員蒐集的資料是在幫助這些受害者重返社會,所以社工人員經常會與媒體交惡,因為社工人員有保密倫理,而媒體卻有告知社會大眾的責任。當我在擔任北縣性侵害輔導中心主任時曾輔導過很多案例,媒體對性侵害或亂倫的案例了解不夠,只著重於表象不重實質,實際上卻影響整個家庭體系,讓受害的人更受害,甚至通報的人也被媒體披露,影響到通報者的隱私,導致不願通報的情形。

社工人員也期待跟媒體的合作,清晰的告知社會大眾有些家庭確有這些問題存在,這些問題存在的背後因素有哪些?在公部門或私部門或法律上對這樣的受害家庭可以得到哪些協助?可是媒體似乎不熱絡報導這個部分,卻不停的向社工人員挖新聞,所以也造成對社工人員的打擊。 我最近走訪各縣市作深度訪談時,發現社工師對個案隱私保密部分最受衝擊的就是性侵害部分,尤其是亂倫的個案,因為它涉及非常複雜的社會系統、家庭系統及個人系統問題,社工師必須把如此龐大的體系慢慢整理消化後才能解決這樣的問題,可是只要媒體一但介入,就會把原來已經複雜的情況更加複雜化,所以社工師都深刻體會到,任何案例只要媒體介入,這個案子就註定會失敗。

因為媒體一旦介入,就代表有更多人會介入,包含政治人物、民意代表,一但這樣的勢力介入後,媒體就會被民意代表利用,他們會利用記者會炒作新聞,說社工師有多爛而模糊整個事件焦點,讓整個事件更混亂!我問想問媒體揭露的目的到底是在幫助個人?幫助社會認知?像第一則新聞到底告知社會大眾什麼?它到底告知社會大眾人我界線是什麼?或者去了解這些人為何會去侵害父母親或是這些人過去是否曾被侵害?去了解這些人背後歷史是什麼?影響這個家庭這個社會的是什麼?這些都值得去探討的,但是媒體卻選擇把家庭私密暴露,一旦這些被暴露之後,如第一則新聞,這兩個孩子的家庭、行蹤及就學所有的資料都會曝光,一旦資料曝光後,原本的受害者就變成社會更大的受害者,他們在社區無法活存,他們在學校無法活存,他們被標籤之後就被當作一個特例,這些都是社工師助人專業中需要幫助的人。

社工人員的反應是,媒體是一個嗜血的動物,社工人員的反應是只要媒體一出現,全部都失控了,包含專業在這方面都使不上力。在廣大的人群中,媒體事實上是文化的一部分,它在創造文化時,拿到過多的權利,而是它拿到這些權利後,到底對社會創造什麼助益?基本上,我也是媒體在揭露這些案件的受害者,因為它把我們的專業比喻成烏龍案件,打擊非常大,我覺得更該去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社工人員看了很多媒體倫理的書,我可以分享的部分是,有一本寫到新聞媒體的價值,「精確、誠實、真相、客觀、公平、平衡報導、尊重及個人自主性」,我想探討的是性侵害到底是個人事件或家庭私密事件?還是必須被揭露出來讓社會大眾知道的事件?我想應該是除非當事人同意,否則不應該報導出來讓這些人再次受到傷害的事件。


林: 第一則新聞到底值不值得報導?其實這個事件應該可以給媒體一個很大的省思。到底這樣的事件對當事人而言,以及閱聽大眾心理所造成的衝擊是什麼?媒體在這件新聞中是否盡責?接下來請陳醫師進行說明。


陳國華執行長(以下簡稱陳)我舉一個昨天去參加記者會的例子,談到現在網路交友被騙的事、網路交友的頻率有幾成等等。但到場的周刊、報社的記者,完全不看新聞稿、數字及百分比,他們見到我只會問一句話,”陳醫師,最近有沒有一些八卦、醫院、或是你自己看過的病人裡面有沒有一些奇怪的個案?你有沒有聽說過同行裡有這些事情?”我說:沒有。

我發現這些記者根本不是來參加記者會的,而是彼此分享最近有些什麼奇怪八卦的新聞。 我當精神科醫師最感到困擾的地方就是,每次面對媒體,我們公佈了一個通則,譬如:憂鬱症的比例最近有沒有上升?自殺率有沒有上升?但媒體對這些不是很有興趣,他們最有興趣的是--自殺率上升,什麼人自殺最多?這個問題還好,還有更奇怪的,像某某公司的誰聽說要自殺,他為什麼要自殺?記者就直接問這樣的問題,你有沒有聽說過?也不管對方是不是你的病人,當臨床醫師面對這樣的問題時變的很難回答,有沒有聽說過?我們可能聽說過,但不曉得該怎麼回答他。因為這種聽說也是從媒體上聽說的,這就會變成問題,像這次性侵害的案件,從剛剛那個畫面我覺得可能就是李育峻醫生他最近發現的個案,媒體報導時個案正在治療中,理論上是發生在李醫生所服務的醫院裡,因此大家就跑去醫院查證。

最後我們雖然看到有其他的媒體說這是一件不存在的事情,而李醫師也澄清說目前沒有這樣的一個情形。但對於大部份的人來說,印象大都存留在第一次的報導。我自已接觸到的很多病人最常告訴我的一句話是,他們的心情不好都是看電視或看報紙造成的,我的一些焦慮症個案、失眠的、不太嚴重的憂鬱症的個案,只要一看電視他們的心情就不好,不管是看新聞報導或政治吵架,他們一看完就會跟我抱怨心情很煩躁,尤其是一再重複的東西,這個社會真的有這麼多可怕的事情嗎?他們常會這樣問我,這些人到底在哪裡啊?我是一個臨床醫師,我得要處理這些事情。

我們自己也常接受媒體採訪,媒體常問我們一個通則的問題,理論上我們會先講通則,就像李醫師被問到:亂倫,小孩子性侵害媽媽,你們要如何處理?可是,不知哪一天這些資料帶和問題碰在一起,變成你不是講這件事,可是他們卻把之前你被採訪的東西通通match在一起,這就會變成一個很大的問題。憂鬱症的人會去跳樓,那躁鬱症的人會不會去臥軌,我們站在醫師的角度會說有可能會,但病人的心態是什麼?萬一有一天發生這樣的事件而過去又曾回答過相關的議題你就上新聞了,雖然你並沒有因為這件事情接受採訪。

我自己有過這樣的經驗,有時候我的病人或我的家人會告訴我說你昨天接受新聞採訪,你講了什麼話,我說沒有啊!那可能是之前,好幾個月前有新聞媒體問我,最近躁鬱症個案是不是有上升?是不是發生過什麼事情?結果我發現衝撞總統府事件,我也在上面,但我並沒有接受採訪,這就是問題!他們會把所有資料帶拷在一起,這些媒體記者的心態是你要給我一些比較奇怪的、有吸引力的新聞,你不要跟我說太多學術性的、通則性的、數字性的、什麼最近的比例,我不要這個,我要一個個案,這樣比較容易上新聞。

通則性的不容易上新聞,上不了新聞這則新聞就白跑了,回去就會被罵,記者就這樣直接跟你說,這就是一個問題。 另外一個問題就是,我記得大概十幾年前我還是實習醫生的時候,有一個病人對我說: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我對這件事情很有印象,因為他整天都在唸這句話,我要講的是現在很多人,包括政治人物想要炒作他們的知名度-”若要己莫為,除非人不知”。舉個例子,有個立委非常善於炒作,媒體不來他不會做這個動作,媒體一來他就抓狂了,拼命迎合媒體。現在有很多政治人物、商業活動,一味的迎合媒體,我們看到很多不實的廣告,包括醫療廣告一大堆,到底有沒有療效?我們不知道,但是電視每天都在強調什麼新的產品,什麼草吃了會怎樣,蕃茄吃了會怎樣,媒體問有沒有效?如果涉及商業利益就會說有效,有沒有經過查證?沒有,只說據國外報導有效,國外是哪裡?我們根本不知道,媒體常說據報導,據什麼報導?

我們很可憐,連我們醫生都看不懂這是什麼,所以前一陣子發生SARS這些亂七八糟的療效報導,這根本不是療效報導,什麼東西都可以處理,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 站在一個精神科醫師的角度來看,民眾被媒體搞的全部都神經兮兮的,神經兮兮之後就會有一些輕微的精神症狀,會失眠、焦慮、緊張,它也不是精神病,可是媒體會說這可能是躁鬱症。我們聽到某人衝撞總統府,據家屬表示、據鄰居表示他可能患有精神躁鬱的問題,問題是沒有一個精神科醫師出來說他有躁鬱症的問題,這個人也沒有就醫過,這就有問題啦!

這就是現在社會的一個感覺,大家好像都有病,到底誰最嚴重?到底得的是什麼病也不清楚,躁鬱症、憂鬱症、妄想症。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在一、兩年前,有一次張雅琴主播說:精神官能症是可怕的精神病,比精神分裂症還嚴重!但事實上精神官能症指的就是失眠,她自已不搞清楚就胡亂報導,導致大家覺得精神官能症很可怕,比精神分裂症還可怕。張雅琴說某某路上出現精神官能症,它是比精神分裂症還可怕的疾病,她這樣講的時候,所有的人一聽到”精神官能症”就傻掉了,事實上,所謂的精神官能症就是傳統所說的神經衰弱、失眠、憂鬱,很多人聽到精神官能症的反應是--天啊!我是不是要住院?我是不是要被判刑?我是不是工作就沒了?民眾被媒體教的亂七八糟,不管我們精神科醫師怎麼說,最後變成我們的病人永遠看不完,這些病人有些是媒體造成的,這就是很大的問題。


林: 媒體常搞得整個社會神經兮兮的,病態的媒體搞得整個社會也跟著生病了,其實這是一個很無奈的現象,媒體記者在整件事情中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為什麼媒體記者取材的角度會這樣?接下來請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盧執行長和大家來做一些分享。


盧世祥執行長(以下簡稱盧) 當了近三十年的老記者,聽到大家的發言,我不能說有喜,而是憂的成分居多,特別是對於我所喜愛的新聞工作今天會變成這個樣子,我只有兩個字就是「痛心」。從三位專家的發言當中,其實大家對新聞媒體的譴責,炒做新聞的一些方法都了解,新聞公害防治基金會其實想做的三件事,第一促進公眾對新聞媒體的了解,了解媒體,第二是觀察媒體,其實我們不斷的在做媒體觀察的報告,第三是控告媒體,當媒體侵害人權隱私或名譽的時候,法律訴訟是該走的路。

從一個老記者的角度來看,剛剛這則新聞從報紙炒作之後,電子媒體跟進,後來因為早報報導了,我們的新聞記者、社會大眾也就以為白紙黑字寫的就是事實,所以查證的過程中,如果我的理解沒有錯的話,李醫生的部份其實是被移花接木成好像是醫生揭發或者真有這麼一回事,所以這件事情就變成肯定。媒體不願在查證上下工夫,反而是在後面的虛擬重建上下工夫,這其實是本末倒置,而且是誤導。報導不實新聞對新聞工作者來說是很沒面子的一件事,但是國內媒體並不刊登「更正」,因為這是中國文化中面子主義很重要的一點,每天刊登「更正」是很沒面子的一件事。自1988年報禁開放以來,新聞解禁的過程中,第四權在不斷的膨脹,新聞界長久在如此的文化下變成了一個自大的媒體,剛才王教授嚴厲的譴責蘋果日報,它在這件事情上應該嚴重地被譴責,但是蘋果日報至少做了一件小事,它每天刊登「錯與批評」。

我沒有特別注意到蘋果這次是否刊登「錯與批評」來自我檢討,但是自我檢討絕不是台灣媒體的普遍文化。這個炒作算是比較特殊的。過去台灣新聞媒體炒作新聞通常是從晚報或有線電視開始,之後就會有很多新聞媒體跟進,各位看到的很多電視新聞是根據報紙而來的,特別是晚報,在眾家媒體炒作之後,晚上的談話性節目就進一步跟進,很不幸的是,由這個案子顯示,評論應該是建立在事實之上,報導也應該是事實,但是社會在變態的新聞炒作之下,造成新聞非常熱鬧,但是基本的真相不清楚,後面再加上很多口水,結果對社會造成傷害。很多人都把新聞媒體當作資訊、常識或知識的來源,受到嚴重的污染,剛剛江理事提到社工人員的專業在這裡受到摧殘,整個社會要談「公民社會的理性」是非常難的。

今天我在自由時報寫的一篇文章「倉庫變寶庫」,如果事件牽涉到政府人物的時候就更嚴重,一個很簡單的倉庫,可以繪聲繪影的成為寶庫,當事的媒體至今也沒有更正道歉,我認為這是很基本的。媒體爭收視率的結果就是新聞界在整個報導上求快,但是最基本的求真卻被忽略,其實新聞工作者惟一的任務就是Tell the truth,但是這個truth常在搶收視率的文化中被犧牲,更嚴重的是,在這個過程中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正常的、嚴肅的新聞,同業並沒有太大的興趣,他要的新聞是八卦的、聳動的、人咬狗的、噬血的,對整個新聞的判斷也建立在這個標準之上,不僅如此,新聞界在不知自我檢討下,發展出一套似是而非的理論。

我在這裡提出兩個簡單的個案,去年十月當時的衛生署長涂醒哲舔耳案,大家可能還記得,從10月1日見報後,因涂先生他嫉惡如仇,覺得名譽受到莫大的侮辱,結果3、4天後,真相在他鍥而不捨的努力下終於大白。新聞界對此不但不知認錯反而將錯就錯,聯合報雖然在第一天的二版頭條標題加上一個問號,但那還是二版頭條新聞的標題,結果到最後聯合報自己提出一個理論,涂署長的名譽已經在新聞逐日的報導下,真相得以釐清,還他名譽清白,這樣的假設根本似是而非,很多人會說,是啊!好像是這樣還涂清白嗎!但這樣的說法,是應建立在你是不是有天天在看這個新聞,如果有人只看到最初的新聞,就會認為涂醒哲就是舔耳,難怪在涂醒哲舔耳案之後做的民調顯示,有相當比例的民眾認為涂醒哲真的去舔人家的耳朵,這真的非常嚴重,是病態的媒體所造成的社會亂象!

第二個例子是健保局的總經理,在SARS期間,澎湖有個疑似SARS的病患要後送,TVBS報導說健保局不聞不問,但後送台灣治療並不是健保局的事,健保局也沒有不聞不問,健保局總經理就問我該怎麼辦?我建議他去函TVBS要求更正,事後TVBS回函說,雖然在第一次,沒有平衡沒有查證,但是在後面的整點新聞已針對這一部份做了說明。這種不管後面會造成什麼損害,先報導再說,己經成為新聞界逐漸採用的理論。這種理論造成今天的結果,我剛剛強調新聞工作是有基本的技能,它不是沒有職業的尊嚴跟榮譽,但是從剛剛的例子來看,新聞記者根本是一群”不知查證為何物的愚夫愚婦”,剛剛陳執行長提到真正嚴肅的問題探討記者沒興趣,但是他會在門口堵你,問你有沒有八卦新聞,這種事情不是社會新聞、政治新聞才這樣,連我擅長的經濟新聞也是如此。 我曾經出席一個場合,中央銀行總裁彭淮南演講,研討會內容記者沒興趣,一群記者堵在門口問他,利率會不會再降?我曾經和前經建會陳主委合作一場精彩的總體經濟演講,結果記者只問我們,失業率會不會到百分之五、百分之六?這還算是問了一些問題,有人堵陳總統問他,副總統人選定了嗎?有人堵李前總統問他,檢察官何時傳訊你?弄得李前總統非常惱火等等。我剛剛用了痛心兩個字,其實記者的職業不應該是如此沒有尊嚴、沒有榮譽的,不是一群不知查證為何物或是職業尊嚴為何物的愚夫愚婦,新聞是一個報導業,它不是製造業、不是修理業,記者更不是可以把倉庫變成寶庫的魔術師。

今天我們除了在這裡檢討、指責、韃伐媒體之外,身為一個剛剛王教授所說的知性的消費者,或者像我這樣關心新聞記者職業跟尊嚴的老記者,我們能做些什麼事情,待會再進一步討論。

IP表示法 - 10進位或16進位

請問要如何將一般的xxx.xxx.xxx.xxx換算成上面的格式。

aaa.bbb.ccc.ddd = (((((aaa*256)+bbb)*256)+ccc)*256)+ddd

這樣是否暸解或是將IP以十六進位表示,相信會更清楚。

[新聞]2004十大烏龍新聞

廣電基金公布2004十大烏龍新聞

【中時電子報 】
黃筱珮/台北報導廣電基金昨天公布2004年十大烏龍電視新聞。其中有一個「金鬼扯獎」,東森新聞台移花接木、張冠李戴,把舉世聞名的錢塘潮,剪接到南亞海嘯的新聞,鬼扯的程度讓專家搖頭嘆息。廣電基金執行長林育卉表示,烏龍新聞定義為「無中生有或處理失當等有違新聞專業意理之事件」,「十大烏龍新聞」調查時間為1月7日至18日,由專家學者初選13個新聞事件,供新聞從業人員複選,並保留一個選項由受訪者填寫。有效回卷共118份。十大烏龍新聞的冠軍「金唬爛獎」,災難式新聞報導「水裡來,火裡去,搏命演出」。記者報導水災新聞游泳、蹲立水中誇張作假,搏命程度讓人大開眼界。第2名的「金牛皮獎」則頒給灌票的電視台;第3名「金礙兒獎」,台巴搶人連續劇冷血上映,實況轉播吳憶樺搶人事件,兒童人權情何以堪?第4名「金神探獎」,化名「福小姐」的民眾指控319槍擊案造假,媒體未經查證,全都錄;第5名「金孽緣獎」,東森「青蓉新聞」安排柯賜海和許純美相咬;第6名「金好膽獎」,超視找許純美當主播,只播3天就收場。第7名「金狗血獎」指徐子婷跳樓事件,東拉西扯把人家的悲劇當連續劇播。第8名有兩個,「金神祕獎」:媒體報導319案中一通不明通聯紀錄,結果是中華電信語音信箱代表號,搞出烏龍;「金廣告獎」:媒體專訪陳由豪,讓通緝犯成助選大將。第9名也有兩個:「金神跡獎」:媒體造神,什麼人都稱老師、什麼模特兒都稱名模;「金馬屁獎」:東森實況轉播、全球傳送老闆王令麟登玉山為國增光事件10天,馬屁到家。第10名「金鬼扯獎」:東森新聞台作假,把大陸的錢塘潮,移花接木當作南亞海嘯慘案播出,民眾看不下去,跟廣電基金檢舉。